-
淀粉加工关键酶制剂应用技术获无锡市"腾飞奖"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2020年度无锡市腾飞奖的获奖项目。“腾飞奖”是无锡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综合性奖项,奖励在本市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腾飞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项目不超过5项。
-
上海逸古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液态番茄红素
一种全球首创运用物理破壁微米萃取技术的番茄红素液态饮在上海问世。据此项技术的研发企业上海逸古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冬介绍,番茄红素液态饮颠覆了传统同类产品只有固态的局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番茄红素的自然精华,可使番茄红素被人体肠道充分吸收,进而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解酒护肝等功效,产品一经在国内面市,即受消费者青睐。
-
烘焙和膨化食品全谷物加工关键技术实现创新
青稞轻烤薯片、全麦面包、糙米面包……这些美味又多样化的全谷物基食品近日出现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盼盼食品分公司的项目评价会现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和渤海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烘焙和膨化食品加工中全谷物应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进行了评价。
-
湖北多倍体水稻科研国际领先
日前,湖北“多倍体水稻育种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种质创新”成果专家评价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科技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集成冷链物流技术助力食用菌提质增效
在日前举行的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生鲜银耳贮藏保鲜技术现场观摩会上,针对生鲜银耳在采后冷藏保鲜处理、包装及贮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福建省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保鲜与加工岗位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站、古田综合试验推广站,携手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建宏农业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初步集成生鲜银耳减损保质冷链物流集成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
新型纳米硒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中心吴丽芳研究团队,近日筛选出多种高耐受亚硒酸钠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当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
萝卜硫素—开启健康长寿之门的密钥
1992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aul Talalay院士团队从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中分离出萝卜硫素并发现其抗癌活性。作为20世纪100大科学发现的萝卜硫素,是迄今人类在可食性成分中发现的Nrf2(细胞核转录因子)最强诱导剂[1]。
-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食品真空冻干冷风机的优化设计
食品经过该技术加工后,更营养,更健康。在真空冻干系统中,速冻隧道是整个系统中关键的一个工艺过程,速冻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品冻干后的质量,以及干后复水以后的质量,冻结速度和送风温度以及送风的均匀性是速冻隧道设计的关键部分。
-
聚焦棕榈油最新研究 探讨食品可持续发展
棕榈油作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在促进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巨大的消费需求与有限产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如何可持续地使用棕榈油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
植物基食品亟待突破科学问题
2020年,植物基食品迎来了爆发元年,市场飞速增长,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口感、营养也更加接近所模拟的动物源性食品。以巴旦木为基础制作酸奶、用海藻和大豆蛋白复制虾的口感和营养、研发植物基金枪鱼罐头,全球化的餐饮连锁巨头也纷纷开始大范围推出植物基产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