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师生赴赤水河研究站考察禁渔成效
7月14日至15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沈建忠教授赴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简称“赤水站”),与先期抵达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一起,考察了赤水站,与在站工作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共话长江大保护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效。
刘飞向实践团队介绍赤水河鱼类分布图
赤水站副站长刘飞博士首先向社会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赤水河当地特色文化、鱼类资源概况及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水墨画、鱼类分布图以及活体和故道标本进行了生动展示。刘飞介绍:“自全面禁捕以来,赤水河鱼类资源量增长超过40%,珍稀物种长江鲟、胭脂鱼重现率显著提升。”沈建忠对此予以评价道:“赤水河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样板,其‘水-鱼-人’协同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实践团成员跟随赤水站工作人员下河采卵
在赤水站鱼类繁育基地和鱼类早期资源观察实验室,社会实践团成员共同观察了赤水河特有鱼类繁育设施和亲本、苗种的培育情况,并深入了解赤水河鱼卵采集、培养和观察过程。沈建忠指出:“特有鱼类资源的调查评估、重要栖息地开发保护以及人工繁育、放流,体现了科技对物种延续的支撑力量”。实践团成员参与了赤水站的日常工作,体验了下河采集鱼卵的科研实践活动。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员与赤水站刘飞副站长在授牌仪式上合影
7月15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在赤水站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该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为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与水生生态治理研究提供持续支撑,助力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许佳乐/文 温翔宇 何俊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