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子赴日本鹿儿岛探秘鰤鱼产业链

2025-07-23 11:40:44

7月8日至15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坚教授带领访学团,赴日本鹿儿岛开展“耕读路上”实践活动,深入探秘年产值超200亿日元的鰤鱼养殖产业链。

先进网箱:鰤鱼的定制“家园”

访学团首站考察了出水市长岛养殖区。这里采用深水圆形抗台风网箱养殖鰤鱼,每个网箱可容纳约6500尾。高坚介绍,鰤鱼养殖周期约1.5—2年,成鱼可达60斤;冬季因脂肪含量高,市场价格最优。

网箱由铜合金(“龟甲网”)制成,能抑制藻贝附着并保持稳定。其设计可下沉躲避台风,也可移动规避赤潮。网箱配备传感器和清洗机器人,能智能识别鱼体大小调整投饵量、清理网衣保障水流,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和鱼品质量。

参观鰤鱼养殖网箱 王佳怡/摄

精准投喂:科技助力高效养殖

鰤鱼快速生长依赖高蛋白饲料。访学团现场观摩了饲料制备:将冰鲜杂鱼与鱼粉混合打成鱼糜,经机器成球后投入网箱。石川学教授讲解,投喂次数随鰤鱼生长阶段调整(幼鱼每日1次渐增至终日投喂)。网箱底部的残饵检测器可精准调控投饵量,有效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喂鱼工人正在将鱼投入机器 谌俊希/摄

高效流通:从拍卖到餐桌

收获后的鰤鱼经电击处理并迅速低温保鲜,运送至鹿儿岛中央鱼类市场。在严格温控的无蚊蝇环境中,拍卖师根据鱼的体型、色泽和脂肪含量主持竞拍。买家竞价成功后,鰤鱼被迅速装箱,通过高效冷链物流送往各地餐厅,确保全程新鲜。

师生共访鹿儿岛水产品交易市场 范子瑜/摄

访学小队在市场门口的合照 潘睿妍/摄

此次探秘之旅,让华中农业大学学子系统了解了日本鰤鱼产业链从养殖、投喂到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管理对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作用。学子们不仅学习了先进技术,更领悟了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为未来服务中国水产养殖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汪金鹏 魏润逸)

京ICP备12005009号-13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5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cnvsj.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