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星火照新程,鱼跃青山共富路
华农水产学子赴井冈山开展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
7月10—16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实践团赴江西省井冈山市及周边县市,开展以“井冈星火照新程,渔跃青山共富路”为主题的“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学生党员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乡村振兴调研和渔业企业考察,厚植爱国爱农情怀,锤炼强农兴农本领。
溯红源:赓续初心,锤炼党性
在井冈山的红色土地上,团队深入探访了多个历史地标,感悟着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团队通过生动的展品了解了革命斗争的艰辛与辉煌,深刻领悟到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力量。接着,前往八角楼,站在这片曾孕育伟大思想的土地上,感受着革命领袖坚定的信念与决心。随后,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悼念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
谋振兴:循着足迹,振兴赋能
实践团来到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团队一路向井冈山深处走去,来到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亲身感受这个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显著变化,开启了一场深入基层的探访之旅。
团队首先在支部活动室共同观看了专题纪录片《情暖井冈》,系统回顾了神山村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拼搏历程。在振兴学院,队员们进一步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
队员们参观振兴学院(刘航/摄)
村民李宗吾翻出家中的老照片,带着队员们细数村里修路、建新房、改善基础设施的点点滴滴,那些看得见的变化里,藏着神山村一步步走向富裕的足迹。饭后,队员们跟着李大爷学打糍粑,木槌起落间,真切体会到“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的深意——那是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生动诠释。
次日,村民彭德良兄弟为队员们讲述了村里产业转型的鲜活故事:“村里把水稻田改种了茶叶和黄桃,大家伙儿加入合作社,收入来源可比从前稳当多了。特别是黄桃,搭上盒马这些电商平台的快车,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带着这份对产业发展的深切好奇,队员们随后走进黄桃与茶叶生产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桃林枝繁叶茂,茶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扑面而来。大家在田间地头细细察看作物长势,与农技人员交流种植细节,真切感受到:正是这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村民的幸福生活筑牢了根基,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泥土里扎下了坚实的根。
队员们与村民彭长良交流(何佳敏/摄)
离开基地,团队来到村民左相云家。通过左大叔的讲述,队员们了解到,依托“红色文旅+生态农业”,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神山,也让村民的日子有了更多奔头。
探渔路:企业实践,认知深化
离开井冈山市,团队前往吉安市安福县安福启航实业有限公司,参观其养殖基地、加工车间,观摩其运输系统,在与企业负责人夏金华的交流中,摸清了从鱼苗培育到成品配送的全链条运营逻辑,更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与市场化思维有了具象化认知。这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蓝图正通过这样一个个扎实的产业实践逐步铺展,只有深入产业一线,才能真正读懂市场需求与乡村资源如何精准对接。
夏金华向团队成员介绍如何远程操控养殖系统(王珞琪/摄)
此次井冈山之行,让华农水产学子深化了对革命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认识到扎实的产业实践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队员们表示,未来将坚定信念,勇担责任,为强农兴农贡献青春力量。(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