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渔火探渔技 生态养殖谱新篇

——华中农大学子襄阳行解锁鳜鱼绿色养殖密码
2025-08-05 10:03:06

7月15日至21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荆楚渔火小队”在学院马徐发教授指导下,赴湖北省襄阳市楠兴楚绿色水产基地开展为期7天的鳜鱼生态养殖专项实践。团队深度参与“设施渔业+生态循环”创新模式的全流程运作,亲历鱼苗投放攻坚,解码节能降耗技术,在汗水与协作中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科精神。

生态闭环:三链融合的绿色密码

7月15日中午“荆楚渔火小队”来到了楠兴楚绿色水产鳜鱼基地,由工作人员带领进行初步的参观。该鳜鱼基地分为三个共计十八亩的方形池塘,前期已完成清塘以及底部水泥封堵隔绝富营养底质。

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鳜鱼养殖基地 韩艺龙摄

小队成员从基地技术顾问老师张程学习到“生态养殖+设施渔业”的绿色创新理念,该模型融合自然禀赋与科技赋能:以丹江口水库活水为水源,构建“草料—鲮鱼—鳜鱼”生态闭环,自种草料喂鲮鱼,鲮鱼作鳜鱼饵料。通过底部微孔增氧与水泥铺设排鱼粪降有机物,顶部排水管控水位防酸雨污染;周边管道向中央排水增氧促水体流转,顶底增氧设备协同运作,每日仅需一小时电力即可维持水体活力,实现绿色养殖与节能降耗双赢。

烈日攻坚:39℃下的协同作战

实践团队抵达鳜鱼养殖基地时,恰逢基地筹备鳜鱼鱼苗及饵料投放工作。为保障投放顺利进行,前期基础设施检修成为关键任务。当日室外气温飙升至39摄氏度,基地十余位工作人员与荆楚渔火小队全员顶着烈日炙烤,在张程的现场指导下分工协作:细致检查池塘底部增氧机电线连接,精准铺设环形表面增氧管道,及时修补排水系统漏水隐患,逐项检测池塘水化指标。众人勠力同心,所有准备工作终在日落前圆满完成。

波折投苗:危机化解的实战课堂

太阳落山,池塘水温也降低到了鱼苗耐受的区间。基地开始了对三个精养鳜鱼塘鳜鱼鱼苗的投放,对接的鳜鱼鱼苗公司将鱼苗车开进鱼塘旁,连接水管准备投苗。

投放鱼苗与饵料鱼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投放鳜鱼苗时,对接的鱼苗出现显著大小差异:不仅会存在同类互食的隐患,更因小型鳜鱼口径与饵料鱼不匹配,面临无法捕食的饿死危机;鱼车转运至第三塘途中,前轮意外深陷泥地,底部磕碰地面陷入停滞;饵料鱼投放阶段,受高温低氧与鱼车高密度环境影响,一车鲮鱼投放时出现少量死亡。

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团队迅速联动攻坚:鱼苗问题经协商由公司承担损失,陷泥鱼车靠基地拖拉机合力拖拽脱困,少量死鱼经张程现场研判确认无大碍。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历经全天高强度奋战,这场充满挑战的投苗投饵任务终以圆满收尾,为基地养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楠兴楚基地之行,是理论与实践的成长之旅。“生态+设施”养殖模式的创新实践,让专业知识具象化,尽显科技兴农潜力。烈日下检修协作、投苗中的波折攻坚,教会我们“实践出真知”的真谛。此行收获专业知识,更悟劳动价值与团队意义,以坚守担当、协作勇气,在农业实践路上蓄力前行。(韩艺龙 欧阳兰慧)

京ICP备12005009号-13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5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cnvsj.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