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铁力市:农旅融合 种养结合 推动乡村振兴

2025-09-11 10:11:21

本报记者 高伟

近日,记者走进黑龙江省铁力市项老八农场,在农场内看到黑土地被染上层层金黄——连片的水稻压弯了穗,玉米秆裹着饱满的果穗,田埂边的小浆果缀着晨露,项老八农场里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有的在采摘园整理晚熟浆果,有的忙着将刚捕捞的小龙虾装箱……眼下正是铁力市秋收的关键时节,“农旅融合、种养结合”的发展路径在丰收季结出硕果,让这片土地不仅飘着粮香,更充满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一田多收:秋收田里的“多重惊喜”

“你看这一亩地,水稻不仅长势良好,田埂边的鱼虾蟹鸭就能带来不少收益,这‘一田多收’真是让咱秋收不白忙。”项老八农场负责人项佳新踩着田埂上的碎稻秆,手里提着刚捞起的一篮鱼虾,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在铁力市,“一田多收”不再是春夏种养时的期待,而是秋收时节农户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

铁力市的黑土在秋收时节格外“慷慨”。依托“水稻+鱼+虾+蟹+鸭”的套种混养模式,此时的田间既能收获主粮,又能捕捞水产品、销售生态鸭。

在项老八农场的核心种植区,记者看到,农户正用网兜捕捞小龙虾。“水稻快收完了,鸭子和鱼虾也到了最肥的时候,一亩田光水产和鸭子就能多赚500—1000元,比单种水稻划算多了。”​

小浆果采摘:秋收季的“甜蜜收尾”

“听说这里的晚熟树莓正当时,特意带孩子来体验‘秋收采摘’,既能摘果子,还能帮农户掰玉米,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亲近了乡村。”在项老八农场的小浆果采摘园,来自伊春的游客沈先生一边将树莓果装进礼盒,一边向记者展示孩子掰玉米的照片。9月的铁力,小浆果采摘进入“收尾季”,但晚熟品种的香甜与秋收体验项目,让采摘园依旧人气满满。

铁力市依托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小浆果种植中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确保从5月到10月“季季有果摘”。眼下正值高钙果、晚熟树莓、圣女果的成熟期,采摘园里的果树挂满沉甸甸的果实,紫黑色的树莓、红红的圣女果在阳光下格外诱人。

“为了贴合秋收主题,我们推出了‘采摘+秋收体验’套餐,游客摘完浆果后,还能到田间体验割水稻、挖土豆、掰玉米,中午再吃一顿用新鲜秋收食材做的农家饭,不少游客都觉得这样的体验‘接地气、有意义’。”项佳新介绍。​

定制农业:从“田间秋收”到“餐桌直达”

“您定制的20斤有机大米已经收割完了,这是刚脱壳的新米,扫码就能看收割、加工的全过程,下午就能给您发顺丰。”在项老八农场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将真空包装的新米、刚挖的土豆、新鲜的土鸡蛋打包,快递单上的地址涵盖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秋收时节,铁力市的定制农业迎来“交付高峰”,消费者“下单定制”的农产品,在田间收割后直接加工、配送,实现“秋收即交付”。​

项老八农场的“定制农业服务平台”在秋收季格外忙碌。消费者不仅可以定制有机大米、杂粮等主粮,还能“预约秋收体验”——提前下单后,在作物成熟时到农场参与收割,亲手采摘自己定制的蔬菜、水果。“有个北京的客户,每年都带着家人来农场收他定制的1亩水稻,从割稻、打谷到装袋,全程自己动手,说这样的‘秋收定制’比单纯买米有意义。”项佳新笑着说。​

为确保定制农产品的秋收品质,农场建立了“秋收追溯体系”:每块定制农田都有专属标识,收割时全程录像,加工环节邀请客户在线监督,配送时附带“秋收检测报告”,标注水分、杂质等指标。“现在城市客户就认‘新鲜’和‘透明’,我们的定制大米刚收割完就发货,72小时内就能到客户餐桌,复购率能达到70%。”​

丰收背后:乡村振兴的“铁力路径”

从稻田里的收割机轰鸣,到采摘园的游客欢笑;从定制农产品的快递车出发,到稻虾共作的双丰收——铁力市的秋收季,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农旅融合、种养结合”模式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铁力市以项老八农场为示范,围绕秋收产业链做延伸:在种植端推广“一田多收”,提升土地效益;在旅游端结合秋收打造体验项目,激活乡村旅游;在销售端通过定制农业实现“产销直连”,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在养殖端构建生态循环,让种养相互赋能。​

傍晚时分,项老八农场的晒谷场上,农户们正将刚收割的稻谷摊开晾晒,金黄的谷粒在夕阳下闪着光;不远处的民宿里,游客们围坐在桌前,品尝着用新米煮的饭、刚捕捞的小龙虾,笑声与田间的蛙鸣交织在一起。这片黑土地上的秋收图景,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幸福篇章。

京ICP备12005009号-13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5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cnvsj.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