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张一元”)总部3楼,一间温度恒定为25℃的房间里,5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审评人员正凝视着面前一字排开的白瓷审评杯,空气中弥漫着上百种茶香交织的复杂气息。这里就是张一元的“感官智控中枢”——感官审评室。
张一元技术部经理、一级评茶师刘濛濛轻轻拿起一套专业审评器具,按照严格规定的冲泡时间出汤,随后深吸一口气,仔细品鉴这杯刚刚冲泡完成的茉莉花茶。“这款茶坯底子不错,但花香入骨程度还不够,需要调整窨制工艺。”她的判断将直接决定这批价值数百万元的茶叶能否进入张一元的采购清单。
在这个人工智能早已渗透各行各业的新时代,张一元却依然将最核心的质量把控环节交由经过特殊训练的人类感官系统。这不是守旧,而是一场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的质量革命。
审评人员品评茶叶
感官审评筑牢品质壁垒,三重关卡守护百年茶香
张一元感官审评室看似传统,实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生物传感器矩阵”。工作人员在这里对公司生产、销售的全部茶叶进行感官审评并给出审评结论,每一个判断都关系到这个百年品牌的声誉。
“很多人认为品茶是门艺术,但在张一元,它更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审评室负责人介绍。审评人员会根据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指标,按照审评标准对每款茶进行综合判定并给出相应分数。特别是张一元的主打品种——茉莉花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冲泡3泡以上,来判断花香的浓度、持久性以及茶叶滋味的醇厚度。
张一元对审评人员的资格要求近乎严苛: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评茶师资格证书,且工作年限达到10年以上,其审评意见才会被采纳。目前张一元技术部审评人员均取得了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最长审评工作经验已达20年以上,其中4位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同时,张一元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感官审评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中也有两位取得了国家一级评茶师资格证书。这种从管理层到执行层的专业技术实力,确保了张一元茶叶的品质。
“我们的审评人员上岗前不允许涂抹任何有香味的化妆品,也不允许吸烟、饮酒以及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审评室负责人表示。这种对感官纯净度的追求,堪比实验室的要求。
此外,张一元的感官审评体系构建了3道严密防线,确保流入市场的每一批茶叶都符合高标准。
第一关是“小样审评”。审评人员首先对生产基地提供的茶叶样品进行初步判定,评估其是否符合公司整体质量要求,成本价是否在合理范围,等级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经过这轮筛选,只有一小部分性价比较高且符合等级要求的茶叶能够进入采购流程。
第二关是“对样审评”。采购专员接到合格通知后,茶叶进入采购流程。到货后,审评人员会将大宗货物与当初提供的“小样”进行对比。只有与小样相符的批次才会被判定为感官品质合格,进入理化检验环节;若存在较大差异,则会被退货或降级处理。
第三关是“市场采样”。针对上市后的茶叶,审评人员会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验,对市场流通的茶叶进行抽样审评。张一元对市场流通茶叶的保存非常重视,一旦发现不合格样品,一概下架处理。这种全程监控机制确保了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购买张一元产品,都能获得一致的品质体验。
检测样品
科学拼配确保香、味俱佳,科技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作为张一元当家茶的茉莉花茶,是茶类里制作工艺较复杂、耗时较长的品类。每年3月开始,审评人员就要先对制作花茶用的几百个茶坯样品进行审评,合格后才能进入窨花环节。
“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张一元茉莉花茶产品大多不是由单一原料制成,而是综合各地区、各批次原料的特色,经过科学拼配而成。”审评室负责人解释道,这就要求审评人员在每年茉莉花茶到货季节,对几百种成品茉莉花茶进行逐批次审评,即使在同品种、同等级茶叶中,也要分辨出每一个产品的细微差别——有的外形有优势,有的香气更浓,有的滋味更好。
这种精细分辨能力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至关重要。通过科学拼配,张一元能够使茉莉花茶香气、滋味俱佳并且达到平衡,这正是百年老字号的技术核心所在。
绿茶审评同样充满挑战。绿茶季时,每天品尝几十种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新绿茶是审评人员的家常便饭。而绿茶作为不发酵茶,茶性非常寒凉,这对审评人员的胃部是很大考验。“但我们肩负着让老百姓喝上高性价比茶叶的重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一位从业15年的审评人员如是说。
如果说感官审评是张一元的“神经中枢”,那么检测中心就是其“免疫系统”。这个2017年1月首次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中心,承担着守护张一元茶叶质量安全的重任。
检测中心现有4台大型仪器,承担114项检测项目的测定。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茶叶中农残项目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则进行重金属项目检测。这些高精尖设备构成了张一元质量安全的硬件基础。
检测中心员工所学专业都是检验和茶学相关专业,拥有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评茶师、茶艺师等多项资格证书。有2名员工取得了工程师中级职称、2名员工获得了一级评茶师职业资格。每年检测中心还会通过多种质控手段检验员工的技术能力,打造“技术过硬,一专多能”的检测团队。
2023年1月,检测中心通过换证复评审,进入第二个6年的认可周期;今年1月进行的扩项复评审,将产品标准由26项扩至27项,检测参数由152项扩至159项。据悉,获得CNAS认可的实验室可在ILAC框架下的15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数据互认,这是对张一元技术能力的国际肯定。
“CNAS在进行现场评审时,会对每个扩项的项目进行现场盲样考核,检验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检测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年都会参加能力验证,在营养成分、农残和重金属检测领域均获得优异结果。”
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茶叶质量检测
保持老字号独特风味,实现质量跨越式提升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张一元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张一元的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茶叶品质的数字化、标准化控制;二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打造了一支既懂传统技艺又掌握现代科学方法的专业团队;三是通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品质管理。
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直接推动了张一元产品向高品质方向升级。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张一元确保了茶叶营养成分尽可能地保留,同时降低了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好茶。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公正、严谨、科学、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严守茶叶质量安全关,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张一元相关负责人表示。
张一元用实践证明,老字号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科技基础之上。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只有将传统工艺的精华与现代科技的精准相结合,才能在保持老字号独特风味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张一元通过构建“感官审评+科学检测”双轮驱动的质量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茶行业,也为其他食品行业的老字号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张一元凭借其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正好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产品的需求,这也是老字号能够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走出张一元感官审评室,茶香依旧萦绕。片片茶叶中,蕴含的不仅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更是一家老字号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感官智控为手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成了一场完美对话,共同守护着那一杯杯香醇的好茶,也守护着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伊君)
《中国食品报》(2025年10月17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