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嫩江:“一村一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动力
2025-10-17 16:12:21 0

本报记者 高伟

近年来,黑龙江省嫩江市始终锚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核心目标,将“一村一品”作为激活县域乡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抓手,通过统筹规划引领、资源要素倾斜、发展模式创新,持续推动各乡镇特色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迈进,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黑龙江省嫩江市科洛镇按照嫩江市发展部署,以“一村一品”为集体经济发展主引擎,通过重点项目引领、村级项目落地、特色产业培育三大举措,推动全镇7个行政村全面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如今,科洛镇集体经济实力显著跃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7万元,其中东明村突破100万元,富民产业完成率、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完成率均实现100%,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凸显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image

重点产业领航,筑牢集体经济“压舱石”

嫩江市科洛镇将规模化、高附加值的重点产业项目作为“一村一品”的核心支撑,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在科洛村,投资58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科洛山泉水厂,凭借本地优质火山泉水资源,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377.5万元;为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步规划产品升级路径,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苏打水、气泡水、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持续打响“嫩江科洛火山泉”区域品牌,让“一瓶水”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长效增收源。针对石头沟村“小红笨磨面粉”这一传统产业,镇里重点扶持加工厂技术升级,优化石磨工艺与生产流程,目前面粉年产量稳定达400吨,年营业收入24万元,既保留了“原生态、无添加”的产品特色,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了产能与收益,让“一袋面”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致富产业”。

村级项目遍地开花,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科洛镇坚持“项目为王”,通过精准布局乡村振兴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单点发力”向“多点开花”转变。全镇现有21个乡村振兴项目,涵盖基础设施类11个、产业类10个,其中投资超100万元项目4个;10个产业项目均实现稳定运行、无闲置,2024年已带动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91.8万元。在科后村投资85万元新建的马肉干厂,依托本地传统加工技艺与标准化生产流程,同时带动村民参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等环节,实现“产业发展+村民就业”双收益;在石头沟村,投资296万元建设的烘干塔项目,年可烘干玉米等作物1.5万吨,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户粮食晾晒难题,还为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个,让“一座塔”既服务了农业生产,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特色产业添活力,打造集体经济“增长点”

科洛镇立足各村资源,深挖小众特色产业潜力,推动“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形成多元增收格局。在蚂蚱养殖领域,整合科洛村、石头沟村、东明村资源,建成8400平方米蚂蚱养殖种植草坪、1180平方米养殖棚与繁育棚,标准化养殖模式下,共带动相关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让“一只虫”成为特色养殖的新亮点;在水产养殖方面,投资7万元在科洛村建设1200平方米小龙虾基地,投放龙虾10万尾,年收益达18万元,填补了镇内特色水产业的空白;东明村“隐茶杯”项目则通过提档升级生产工艺,年净利润稳定在5万余元,带动村内1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针对双泉村“五彩火山岩大豆”,镇里重点挖掘深加工潜力,加快推进配套企业厂房建设,支持企业向豆浆、豆奶等豆制品饮品方向发展,推动“一粒豆”从初级种植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型,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空间。

如今的科洛镇,“一村一品”不仅是各村的产业标识,更成为集体经济壮大、村民稳定增收的“金钥匙”。下一步,嫩江市将继续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在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上持续发力,推动“一村一品”向“一村一业、一村一链”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经济活力。

京ICP备12005009号-13 |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5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cnvsj.cn all rights reserved.